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这个法庭如何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?
  发布时间:2023-11-16 15:11:44 打印 字号: | |

近年来,文水法院弘扬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坚持能动司法、多元解纷,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、实质性化解、一次性化解,打造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。



南武人民法庭辖区7.5万人,包含3个乡镇24个村,受理案件数量年均300件左右,该结合辖区特点,充分发挥“法官诉调对接工作室、联络点”的作用,实行自行立案、调解员驻庭化解纠纷等做法,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。


01一次性实质性化解矛盾



从2021年10月开始,南武法庭率先试行自行立案,辖区当事人可直接到法庭立案,方便当事人诉讼,实现服务重心前移,司法力量下沉。


今年以来,该庭强化诉源治理工作,诉前委派调解案件138件,调解成功86件,调解成功率62.32%

原告某蔬菜种植场因冷藏需要,租赁被告边某的冷库,然而因冷库电路发生故障,致使冷库内存放的蔬菜枯萎腐烂,无法销售,经双方协商,原告将烂掉的蔬菜全部拉走后,被告却未依约赔偿。

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已有初步的赔偿意向,且基本事实清楚,只是就如何履行发生分歧,南武法庭遂将该纠纷诉前委派至对接的调解员,经过几次倾力调解,并邀请有关专业人员,双方达成一致赔偿意见,督促被告一次性履行完毕,成功将该案化解至诉前,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


02服务乡村振兴


南武法庭诉前妥善处理相关纠纷,为文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。


在文祁公路改建过程中,因装载机使用发生纠纷,当事人向南武法庭提起诉讼,南武法庭第一时间对接了村委,并进行诉前法律指导,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提出了解决方案,当事人均认可并达成一致意见


该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,不仅有力保障了文祁公路改建工程的顺利推进,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优质司法保障,体现了人民法庭多元化解、服务大局发展的“前沿阵地”作用,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
03

助力巩固“清化收”



南武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“前沿哨所”作用,设立法官诉调对接室和对接点,与乡、村两级调解员无缝对接、紧密配合,助力巩固“清化收”成果。对涉“清化收”纠纷,向当事人释明调解在诉讼成本、时间、社会效果等方面的优势,积极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,最大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。


“我常年在外地,自家的耕地由邻居帮忙打理,对征地赔偿一事并不知情!”原告霍某怒气冲冲。“你还占用着我家另一块地!”被告李某寸步不让。


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,双方又是同村村民,调解是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
承办法官首先对接村委会了解情况,“双方主要矛盾是在另一块土地上”。南武法庭与乡镇、村委会、调解员等多方共同努力,促成双方调解,被告退还土地占用补偿款,双方再无争议。


04联动化解信访


因村内进行集中供热管网施工,当事人认为施工造成了其房屋受到了影响,提出维修赔偿诉求,但在尚未形成共识期间,当事人因病去世,其家属每天在乡政府等部门信访。南武法庭与乡政府、派出所、司法所成功联动调解下,家属最终与工程承建单位达成一致协议,并立即履行,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


这是南武法庭联动化解纠纷的缩影,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矛盾纠纷化解前沿作用,南武法庭积极融入党委主导的“诉源治理”工作格局,积极对接,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。


南武人民法庭将努力发挥人民法庭前沿优势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,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。



 
责任编辑:审管办
友情链接